山东魏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桥纺织”)的绿色智能化车间里,机器人是绝对的主角——AGV机器人负责智能上包、并粗条筒智能化储运,智能码垛机器人在线对筒纱按质、按量细分分流,细纱在线监测机器人对每个管纱质量进行测标……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在车间各场景中担起大任。
“我们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智能纺纱设备,实现了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以及在线监测信息化。”4月30日,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平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纺织业是魏桥创业集团的主导产业之一。近乎“熄灯生产,无人制造”的智能化场景,为魏桥纺织带来了竞争力。目前,魏桥创业集团纱线、棉布两项产品产能均居全球第一。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魏桥创业集团以2023年度5202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列榜单第175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魏桥纺织实现“开门红”,出口额同比增长8.2%。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承压背景下,8.2%的增长率来之不易。“在‘对等关税’的严峻挑战下,我们从科技、数智化、绿色、开放四大维度,探索出突围路径。”黄平义说。
袜子怎么穿都不臭,归功于魏桥纺织研发的全棉消臭复合功能面料。魏桥纺织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团队攻克了消臭功能性材料与微纳米纤维结合的技术难点,让袜子在保持全棉质感及舒适体验感的同时,更具备“消臭+抑菌”功能。
类似的功能性新技术,魏桥纺织每年要推出几十项。“我们在产品创新上狠下功夫,持续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黄平义表示。
在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三厂的细络车间,资深挡车工张静驾驶着智能导航巡回小车,根据系统推送的导航路径,精准定位到故障点,随即着手处理断线问题。
“现在一天走的路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处理的断头效率反而提升了5倍。”她展示着平板电脑上的实时数据——平均处理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不到1分钟。而在这之前,她每天要在62台细纱机间穿梭,用肉眼捕捉纱线断头,弯腰接线的次数超过上千次。
张静直言,自己的“不弯腰”作业,得益于魏桥创业集团对高科技的不断投入和使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若参与国际竞争,人力成本是个绕不过去的坎。难题如何解决?对此,魏桥纺织上线了自研的I3.0智能管理系统。他们在生产线上安装了15万个传感器,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与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联动,实现了设备的有序运转和高效管理。
黄平义说,这些工序过去依靠“人海战术”,动辄数百名纺纱工围着一堆机器转;今天,高科技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随处可见的机器人成了主角。
科技发力,正推动纺织业全产业链发生种种神奇的变化。
印染,是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传统印染工艺离不开水,却也是污染来源之一。印染不再用水,是魏桥纺织刚刚攻克的纤维着色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纤维表面微纳尺度下镶嵌特定的着色物质,实现了无须传统水染工艺就能对纤维进行染色的目的。
在如今的外贸环境下,作为出口大户,魏桥纺织如何应对?黄平义给出了4个关键词,即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多元化市场、节能减排。
“持续加大重点工序的智能化改造力度,提升设备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黄平义说,公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在微纳米镶嵌纺产品、无染上色系列产品、功能性系列产品、智能纺织品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