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抛光的晶圆外周通常会形成边缘,在碰到物体时非常容易破裂。因此,需要对晶圆的外周进行边缘研磨,以避免出现锐角。图2展示了磨边前后的外周部的剖面形状图。此外,关于边缘形状,行业协会已制定了相关标准。
SiC是一种非常硬的材料,常被用作各种材料加工时的磨粒,因此将SiC晶棒加工成晶圆是一个长时间且难度较高的过程,仍在不断尝试改良中。
作为切片加工的新尝试,有报道称有利用激光切片的方法。在这种技术中,激光束从圆柱形晶体的顶部照射,在SiC晶体内所需的切片深度处聚焦形成改质区,通过对整个表面进行扫描将改质区扩展为平面,然后剥离出薄片。一般使用多线切割进行切割时,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切口损耗,同时由于切割线的波动会导致凹凸不平,因此研磨量也会增加,导致浪费更多的晶体部分。相比之下,采用激光进行切片的方法,可以减少切口损耗,同时还能缩短加工时间,因此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技术。
此外,作为切片加工的另一种方法,正尝试在金属丝与SiC晶体之间施加电压,产生放电以进行切割,从而减少切口损耗,这种方法被称为金属丝放电切片加工。
作为一种与传统SiC单晶制备晶圆不同的方法,已有研究报告提出在异质衬底(支撑衬底)的表面上粘合SiC单晶薄膜来制备SiC晶圆。图3展示了粘合和剥离过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首先,氢离子等从SiC单晶的表面方向注入到剥离深度。在表面平坦的支撑衬底(多晶SiC等)上叠加SiC单晶的离子注入面,然后通过加压和升温将SiC单晶层转移至支撑衬底上,然后剥离。此后,SiC单晶将进行表面
平坦化处理,并再次用于以上粘合过程。与SiC单晶相比,支撑衬底的成本较低,尽管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为了降低晶圆成本,开发仍在进行中。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