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我国塑编企业加紧自动化升级

我国塑编企业加紧自动化升级

已有102514次阅读2012-11-23标签:塑机,智能化、大型化、自动化塑机。
 
 
    导读:“十一五”以来,我国塑机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智能化、大型化、自动化塑机产品层出不穷。今后,技术先进性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效益,甚至会决定企业的成败。
 
  “我们正向渭化集团申请,希望上马印—裁—缝一体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11月9日,渭河塑业公司总经理秦果向记者透露:“现在,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攀升和用工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素。”
 
  渭河塑业公司是陕煤化渭化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现有1500万条/年塑料编织袋生产能力。公司近几年发展迅速,产品除供应渭化集团外,还供给大唐环境科技、新疆哈密碱业、蒲白高岭土公司等多家企业。秦果说,2007年至今,公司劳务用工费用年均增长超过15%,现已达到人均3万元/年的标准。但即便如此,他们还依然面临招人和留人难的问题。由于用工缺口较大,产能难以发挥,今年以来,企业不仅不敢接新订单,甚至主动放弃了部分老客户。
 
  记者了解到,渭河塑业公司遇到的困扰并非个例。兴化集团劳动服务公司、陕化集团塑业公司、富平华宇塑料公司等企业均遭遇了这样的困扰。而与上述企业不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工贸公司黄陵石化制品厂、山西丰喜集团塑业公司、海南富岛塑业公司等企业,由于采用了涂膜—印刷—热切—缝合—包装一体自动化生产线,用工量仅为同等规模企业的1/10~1/2,且劳动强度低。目前,这些企业不仅未遭遇“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激增的困扰,反而趁机扩能扩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表明,塑编企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今后,技术先进性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效益,甚至会决定企业的成败。”江苏常州恒城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阚顺源表示。
 
  同时,他还以陕西渭河塑业公司和贵州瓮福集团塑编厂为例向记者表示,后者的产能为1亿条/年塑编袋,是前者的7倍,但由于选用了大型先进拉丝机组和印—裁—缝一体自动化生产线,用工量仅为前者的3倍。若按渭河塑业公司的运行模式和人工成本推算,瓮福公司节省了1000多个劳动力,年节约成本3000余万元。
 
  中国塑编协会秘书长王永仁也赞同阚顺源的观点。他表示,塑编企业的成本主要由原料、电费、人工3部分构成。但随着聚烯烃规模的扩张,尤其是国外烯烃和中国甲醇制烯烃产能的释放,塑编企业使用的主要原料——聚丙烯的供求关系正悄然改变,价格稳中趋降;电力方面,虽然长期上涨的预期依然存在,但电价短期持续大幅上扬的可能性不大;人力方面,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丧失,中国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自动化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者数量,谁的成本就会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就会增强。
 
  “国内塑机制造技术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已经为塑编行业实施自动化升级改造创造了条件。”阚顺源说。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以来,我国塑机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智能化、大型化、自动化塑机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塑料拉丝机组的线速度已经由“十五”时期最高250米/分钟,提高到650米/分钟,实现了变频控制、自动手卷;涂膜—印刷—热切—缝合—包装一体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前曾一度被国外公司垄断的方底阀口袋自动化制袋机组,也由长州塑机与南京熊猫电子公司联手开发成功,并以绝对的性价比优势迅速抢占了国内外市场。这些都为我国塑编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自动化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撑。
 
  “新标准的出台同样有利于企业实施技术进步和设备自动化改造。”王永仁说。他向记者透露,新修订的《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已于7月上报国标委,预计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发布实施。新标准与原标准最大的区别是取消了对塑料编织袋“单位面积质量”的要求。也就是说,今后企业只需提供强度达到质量要求的塑料编织袋,而无需再考虑袋子的自重。根据目前的原料和助剂及运费测算,新标准实施后,许多企业会放弃过去大量添加母料或再生料,以增加编织袋自重的做法,改用全新料或添加少量助剂生产强度高、更轻更薄的扁丝及其制品。
 
  “全新料生产的扁丝强度高,不易拉断,为企业选用高速自动化塑料挤出机组创造了条件。若与后序的高速圆织机、涂—印—热合—包装一体自动化生产线匹配使用,将大幅减少工人用量和劳动力成本,同时减少设备磨损及检维修费,使企业在摆脱‘用工荒’的同时,免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王永仁充满信心地说。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