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中国制造”必然之选:工业机器人产业

“中国制造”必然之选:工业机器人产业

已有102356次阅读2013-02-03标签:工业机器人 机械手 中国制造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创造出“机器人”一词。在他的笔下,机器人可以不吃饭,却能不知疲倦地工作。


    直至20世纪50年代,人类梦想成真,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诞生使得机器人产业大踏步向前发展,把人类从繁重的劳作中逐渐解放出来。如今,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正在以每年十几万台的速度递增。


    事实上,通常所说的工业机器人并不是仿人形的机器人,而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它最早的应用主要是在危险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业现场,如汽车生产线的喷漆、焊接等环节。


    而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一般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在成倍增长。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外资品牌,ABB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后,除了传统的汽车工业,每年都在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在3C行业,ABB机器人针对ipad等高端产品的金属外壳进行激光焊接和抛光;在雷柏科技深圳厂区的生产线上,ABB最小的机器人IRB120,用于组装USB插头、接插件、鼠标垫片等工序。


    作为现代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和手段,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吴桐看来,从工业机器人密度(制造业中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来说,我国的机器人市场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绝对数量上,中国的机器人数量仅为日本的18%、德国的35%;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汽车产业,每万名工人中机器人数量只有90台,而日本有1600多台,美国有800多台。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处在机器人产业井喷式发展的前夜。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最有潜力的新型高技术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中国制造”必然之选


    根据近期中国人口普查结果,2000-2010年,中国10-14岁以下人口数量减少约5%,照此速度,到2015年左右,制造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缺工高潮。即使缺工潮不那么快来临,但攀升的人力成本压力之下,中国制造业利润也在不断摊薄,因此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实现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


    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要求提高、机器人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作用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中担纲主角。今年早些时候,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表示将在未来3年引进100万台机器人替代人工,这无疑是产业最前沿的声音。


    此前出台的《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在政策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只有约3500台,而到2010年底,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已达到5.23万台,同一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度供应量排在全球第三,销售量1.5万台,同比增长17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市场对机器人产业意义重大。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研究,到2014年,全球每年新安装工业机器人将达到16.67万台,届时我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近3.2万台,将占到世界总量的20%。


    而工业机器人在许多生产领域的实践也证明,其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确实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