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机器人来了,传统用工大户缺工现象缓解了

机器人来了,传统用工大户缺工现象缓解了

已有101875次阅读2013-02-28标签:机器人 用工荒 人力开支


    市场杠杆更待发力    人口政策或需调整


    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的下降也说明“用工荒”问题的长期性。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2年末,我国15-59岁人口为937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9.2%,人数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比重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


    人口学专家蔡昉曾撰文指出,2013年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年份。由于人口红利的枯竭,未来就业市场的发展也难免发生剧烈变化。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曾就发达国家就业形势做出判断,随着技术对产业的不断深入,机器替代人工、技术失谐、永久性失业群体高发、虚拟岗位增设、无业人才储备增加等现象将成为就业市场的常态。


    从正在丧失人力优势的中国市场来看,年轻人失业、工业机器人出现、老年工人就业率上升的迹象也在逐渐显现。“现在用工标准都在下降,只要身强力壮,年纪大一点也无所谓。”在东莞经营代工企业的老板李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地不少小企业受制于成本压力,开始放宽对招工年龄的限制,原有的学历要求也在逐步降低。


    业内专家认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变就业观念、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空间等制度性改革成为破解难题的根本所在。张车伟表示,未来制造业在数量上进一步创造就业机会的空间越来越小,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升级改造提高科技含量。目前生活类服务业的工资水平还比较低,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会推动城市工资水平的上涨,并倒逼企业通过技术的革新和创新进行结构升级,从低效行业转为高价值部门。”他说。


    李慧勇建议,发达国家的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同样也启示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未来,一方面人口政策需要着眼于未来,比如从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为放开二胎政策;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杠杆,比如提高工资水平使企业能够解决招工难问题。“参照德国,蓝领工人凭借技术,就业前景相对较好,中国求职人群最需要转变劳动观念,这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


    目前企业为保证企业用工的稳定性,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开始投入更多成本进行培养。比如,有些小型制造企业在核心技术培养方面采用长期“学徒制”,而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则专门为员工建高层公寓、产权房以及配套幼儿园,解决员工生活问题,“产业园区的社区化,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年蛇口工业区的模式成功,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也是有目共睹的。”原蛇口工业区董事总经理顾立基说。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