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工业机器人:劳动密集型市场在自动化进程中的利与弊

工业机器人:劳动密集型市场在自动化进程中的利与弊

已有101600次阅读2013-03-19标签:机器人,UR公司,工业领域

    Universal Robots公司(以下简称UR公司)是丹麦的创新型公司,于2005年成立,在成立的7、8年时间内,公司已经有很不错的发展。据公司中国代表赵千捷赵总介绍,公司目前主推产品便是UR机器人。


    据了解,UR5工业机器人是目前负载和自重比最高的机器人,是一款集灵活、经济与便利一身的机器人,机器人本体重量18公斤,有效负载可达到5公斤。


    UR公司目前在全球开发了40多个国家的70多家经销企业,通过经销网络的拓展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公司的全球市场覆盖,从公司发源地到欧洲本土市场再到美洲市场乃至亚太地区市场,尤其是像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新兴经济市场,特别是自201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的装机量有了实质性的增长,格外受众。。因此也印证了中国市场对于工业机器人需求非常旺盛的说法,同时也正是看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UR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劳动密集型市场在自动化进程中的利与弊


    尽管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中国依旧是劳动密集型市场,产业附加值相比欧美国家相对比较低,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工业化发展历程时间较短,相对来说的基础环境也是比较薄弱的,从这一层面上看,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很大的不同,很多优秀的国际公司尽管被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进来,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复杂化,水土不服而导致公司业绩表现平平。


    如果以欧美市场为例,由于工业化进程充足,工业基础环境相对较好,自动化程度也相对比较发达,更有利于迅速的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中国是传统的人工劳动密集型市场,甚至目前依旧有很多小微企业依旧处于手工作坊式运营模式,自动化环境比较薄弱,并且由于企业管理者本身素质及对自动化认知的不同、资金能力等诸多原因,造成自动化实施过程会相对复杂。


    目前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渐加深,不单单是大型国际性企业开始加大对自动化需求,我国国内的大型民营企业、有部分中小型的企业主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人工与自动化的本质性区别。将一些重复性单调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完成,节省出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到更加有意义、更多的利益产出的地方,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更加合理化配置人力资源,节约生产成本,这便是工作机器人的作用。“过去完成一项任务或指令需要3个人工完成,现在只需要1台机器人便可完成全部操作,而3个工人可以维护3台、5台、甚至更多的机器人,这样对于企业的产能、成本甚至是产品质量、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营业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赵总介绍到。


    “有竞争的市场才是健全的市场”


    对于市场来讲,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存在竞争的,有竞争存在的市场才是一个健康健全的市场,工业机器人领域也不外如是。目前众多国际性机器人企业在密集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不乏一些国有国产的优秀机器人产品的迅速崛起。


    针对这一情况,赵总说“我们认为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我们的产品,在于我们所强调的理念,我们希望呈献给用户的是一种方便、经济和灵活的自动化企业模型,用户不需要有很复杂的培训、高精的技术技能,只要会简单的操作机器就可以完成整个机器人的编程部署和使用,这是我们希望带给用户最便捷的体验”。从UR5机器人本身来讲,具备很多独特的优点,比如全三维图像编程界面的操作方式、简单的模块化指令,包括轻巧的机体重量使其易于部署到任何工作场合中去,“目前,UR5是唯一一款通过ISO认证的人机同合的机器人,机器人本体对人是绝对安全的,它在任何方向遭遇到超过150牛的力量时会进入到安全停止状态,这样首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绝对人身安全;第二是对机器人本体也有保护作用;第三就是同时保护了工作施工现场。”UR5机器人这种优势在于实际应用和现场部署时,特别是对于国内市场复杂的施工环境来讲,是比较有针对性的特点。目前国内市场有很多施工环境相对狭小,仍需要有大量的人工、机器人协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有明显优势的。“用自己最好的产品形成属于自己的最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是很多企业竞争的模式。”


    未来的机器人希望会更加灵活和操作


    从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发展情况看来,机器人会从传统的重型搬运、大规模焊接等工作越来越多的向更多的机械自动化行业应用领域、更加精细化应用领域开发和转移,“换句话讲,就是在传统工业领域中,机器人从未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将成为未来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处女地。”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未来机器人行业会拓展到更多行业,也会有更多高负载、低负载、不同速度、节拍要求的机器人产生,“未来的机器人,希望会更加灵活和更加易于操作,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