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汽车产业迈入车联网时代 谷歌无人驾驶车揭开面纱

汽车产业迈入车联网时代 谷歌无人驾驶车揭开面纱

已有89651次阅读2014-05-30标签:谷歌 无人驾驶 汽车
     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在美国科技博客Re/Code举办的Code大会上,发布了谷歌最新的无人驾驶汽车原型。在经历了五年研发与20多万公里的试运行后,谷歌的无人驾驶车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谷歌的无人驾驶车没有配备方向盘、油门、刹车、后视镜等部件,通过车联网系统,无人驾驶车可以输入甚至接收地址来接送乘客。从谷歌公布的视频看,该车是两人座纯电动车,时速最高25英里(约合40公里),外观类似迷你版的菲亚特500或奔驰Smart,车辆正中拥有一个液晶屏幕,用户通过屏幕可以完成所有指令。车辆无论在公路还是沙地上均运行得非常稳定。
 
    IT巨头青睐“无人化驾驶”概念
 
    科技巨头谷歌27日发布新款无人驾驶汽车,并计划短期内生产最多200辆。目前除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外,包括谷歌、英特尔和高通等IT巨头也在寻求进军无人驾驶领域,打造“智能汽车”概念。与此同时,亚马逊在积极研发新一代送货用无人机。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公共交通和物流领域的“无人化”驾驶进程正在推进,随着生产和使用成本持续下降,同时安全性能提高,大量常规的无人交通工具未来将陆续出现。
 
    谷歌真正实现“无人驾驶”
 
    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在27日出席一次科技会议期间发布了最新款的无人驾驶汽车。相比于原有无人驾驶车型和传统汽车,这款充满未来元素的汽车做出了巨大改变,去掉了包括驾驶盘、刹车踏板以及加速踏板等在内的诸多重要元件,完全通过传感器和车载电脑上的软件系统来进行操控。
 
    一直以来,谷歌都致力于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自2009年至今已经累计进行了70万英里的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测试。但实际上,此前的车型一直无法摆脱人为干预,每次上路行驶都需要两名随时准备接管车子的谷歌员工密切监控。但最新亮相的新车型已经完全摆脱驾驶员操控。
 
    据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负责人克里斯·厄姆森介绍,这款原型车具备全新的传感器、一些能够看得更远的新雷达和新激光传感器,以及一些新的摄像头。原型车还在车体侧面固定了激光传感器,从而探测近距离的物体。
 
    据悉,谷歌的这款新型无人驾驶汽车能容纳两名乘客。布林透露称谷歌计划跟底特律车厂合作,在短期生产100到200辆无人驾驶汽车,并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能在更多城市推广。
 
    目前包括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在内的美国多个州已经通过立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布林表示对于新款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在美国和海外进行道路测试的前景表示乐观。

    布林表示,目前美国很多公共场所并没有很好的公交网络,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目标就是“为当下没能享有便利交通的人改变世界”。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
 
    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上,丰田、奔驰、沃尔沃、通用等传统车企早已有所行动,不过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能够为智能汽车提供“大脑”的科技巨头们也在积极参与相关的项目运作,其中不乏英特尔、高通等IT巨头。
 
    5月初,英特尔投资公司宣布投资日本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商ZMP。ZMP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研发并提供包括汽车智能平台、各类传感系统、可视化及分析、技术咨询、实地测试及车联网信息系统等在内的无人驾驶技术。
 
    几乎同一时间,诺基亚宣布启动价值1亿美元的车联网基金,并委托诺基亚成长基金专门管理,主要投资对象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车联网技术、智能汽车技术和互联网本地服务类的公司。去年9月,诺基亚曾表示将与奔驰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行业分析师认为,科技巨头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布局昭示着汽车已成为当下全球创新的重要一环。ZMP公司首席执行官谷口恒表示,汽车创新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
 
    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如火如荼地展开的同时,货用无人飞机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亚马逊CEO贝索斯在最新的致股东信中表示亚马逊正在测试第五代和第六代送货用无人机,并设计第七代和第八代无人机。在去年的假日购物季前,贝索斯首度公开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项目,引发业内高度关注。但相比于无人驾驶汽车而言,目前在美国商业无人机的普及还面临法律规章的制约。
 
    业内人士人为,随着生产和使用成本持续下降,以及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大量常规的无人交通工具出现。MarketWatch专栏作家科迪·威拉德撰文指出,未来十年“无人驾驶革命”将创造巨大价值,其蕴藏的机会堪比2008-2011年期间的App革命。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