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东莞将出台政策扶持中小型企业电机改造

东莞将出台政策扶持中小型企业电机改造

已有85181次阅读2014-11-26标签:东莞 政策扶持中小型企业电机改造 电机 注塑机
  中小型企业没钱启动电机节能改造,节能服务型公司担心后续账款没有保障……这些曾经困扰节能技改的问题将在东莞大大缓解。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局获悉,东莞即将出台政策,安排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专项担保和信贷,相关银行也已试水这一业务。这是继24小时网上申报系统、分阶段式补贴激励机制、第三方审核体系之后,我市在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上的又一大创新。

  据悉,目前我市完成电机能效提升和万台注塑机节能改造均已超过三分之一,多项机制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领先经验,并将于12月初在东莞召开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现场会上进行分享推广。

  首创财政风险补偿机制

  电机节能,是工业节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重中之重。此前,东莞市提出了到2015年电机能效提升180万千瓦、到2017年完成1万台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的目标,任务为全省最重。项目完成后预计将实现年节电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能30万吨标准煤。

  但完成这一任务阻力可不小。“一方面,用能企业担心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效果,而另一方面,节能服务公司也担心后续收款没有保障。而且,尽管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先进方式,但节能服务公司也需要一次性投入再慢慢回笼资金,压力很大。”市备案节能服务企业汇嵘公司董事长匡琪告诉记者。

  怎么办?引入金融资本必不可少。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局获悉,该局已制订了相关工作方案,通过市财政设立担保补贴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方式,鼓励银行深度参与节能技改领域信贷业务。

  “我们会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专项担保和信贷,一旦用能企业不能给节能服务企业偿付资金,将由我们来负责赔付。同时,市财政将拿出2000万元的项目风险补偿资金,我们就可以将授信额度放大到10倍,达到2个亿,从而有力解决企业后顾之忧。”试点合作单位浦发银行东莞分行负责人称,这一模式在节能减排领域至少是全省首创。

  据悉,目前浦发银行东莞分行已授信申报4笔,正在操作的项目2笔,预计11月28日就可开立4笔约800万元的专项保函,而从银行与政府部门初步接触到重点示范项目落地,仅用了1个月不到的时间。

  电机节能力度全国居前

  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郑泽彬透露,目前整个电机(包含注塑机)节能技改任务进度已完成约三分之一。来自网上申报系统的实时数据显示,目前共完成电机能效提升50.1万千瓦,涉及项目430多个,而注塑机节能改造申请标准台3730台,这一进度在全省首屈一指。其中,玖龙纸业作为用电大户,通过对电机的改造,目前用电量节省了5%-7%,每年省电5000万千瓦时(度)左右,按目前电价0.8元/度计,节省的电费可达4000万元。

  日前,市经信局公示了东莞市首批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资金奖励计划,共有44项目将得到总额2060万元的奖励资金。“之前如果说还有企业在观望,那么真金白银一下来之后,我们预计会有爆发式增长,我们对任务达标信心很足。”市经信局节能科相关负责人王森称。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明确相关政策后,东莞迅速制定了落地方案和补贴细则,省市共将拿出3.3亿元补贴电机节能改造,其中电机节能技改补贴标准最高达230元/千瓦。

  “我们和全国同行交流过,改造后电机节能效率能达到7%左右,而注塑机能达到60%以上,而且补贴标准几乎是其他省份地区的两倍,力度和效果不可谓不大。”东莞电机厂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工信部现场会将在莞召开 东莞经验或推向全国

  除了最新的金融创新外,东莞在电机节能改造工作上已经有诸多创新。例如,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按“先做先得、先做多得”的原则进行分阶段补贴,即越早完工者越能享受到最大额度的补贴标准,有效刺激了企业自主改造的主动性。同时,开发启用了24小时“电机能效提升网上申报系统”,企业足不出户,12个申报环节实时追踪,一目了然,项目全流程只需要22天走完,大大提高了申报效率。此外,东莞还构建第三方节能量审核体系,解决了节能服务双方的信任问题,强化了监督效果。

  据悉,今年10月23日,工信部节能司和中国工程院有关专家赴我市开展电机能效提升专题调研工作,调研组对我市开展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的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鉴于东莞市取得的良好成果经验,国家工信部决定于12月初在东莞召开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现场会。“东莞作为广东省两个试点单位之一,电机能效和注塑机改造的进度在全省首屈一指,多项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首创,希望东莞经验对其他省市有所助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称。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