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我国3D打印产业体系有望明年建立

我国3D打印产业体系有望明年建立

已有82067次阅读2015-03-02标签:3D打印 增材制造 产业体系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昨天印发《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提出到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

  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是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层层“打印”出物体的新技术,目前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已很多,并在珠宝、鞋类、建筑、汽车等领域有所应用。

  近日,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消息频频传来。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宣布成功试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造出部分发动机复杂、关键、重要零部件,世界首台3D打印飞机引擎亮相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航空展。《计划》也强调,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我国3D打印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2013年为20亿元左右,2014年达37亿元左右,翻了近一番。“《计划》里提到的产业销售收入年增速达30%的目标是很有希望实现的。”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镓垠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尽管目前我国3D打印的金属产品还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整机销售不太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整个产业包括整机、材料、产品、服务等,而我国在材料和服务方面有很大的市场提升空间。同时,《计划》发布也将带动一部分投资者进入3D打印产业,促进整体产业的发展。

  《计划》提出,要着力突破3D打印的专用材料,尤其是针对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生物医疗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专用材料。对此,王镓垠表示,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3D打印不能大面积应用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各类适用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3D打印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成品的性能和质量,并进一步影响后续工艺,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成型效率。

  “相对国外来说,我国3D打印产业总体落后,并且在不同领域有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据王镓垠介绍,目前我国3D打印在军工应用的领域发展最为先进,如复杂合金零部件成形等,但没有形成产业化;在生物医学领域远远落后于国外,距离打印具有生物理化性质的组织乃至器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常见的个性化消费、创意产业等领域,企业众多但很少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而且运动元器件与控制、软件编写、成型工艺、材料性能都相对粗糙。

  因此,《计划》提出,将推动研发一批自主装备、核心器件及成形材料,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并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加强对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研究,建立5至6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