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已有103063次阅读2012-05-16标签:传统制造,转型与升级,服务型
   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小,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 2.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4.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管理水平低等等。 探究“中国制造”崛起的意义,是喜亦是忧。就中国而言,喜的是它代表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和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忧的是这种崛起的代价相当之高且其盈利性和可持续性令人担心
 
  随着制造业产业结构低下,两高两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制造模式对国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价值链、生态链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这些产业中,许多民营企业由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较低的附加价值已经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这些产业与我们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相悖,也不符合我们特别强调的工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低耗能、低污染和高附加价值的要求。因此,国家、企业、社会对制造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政府审时度势,为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节能环保型企业制定颁布了不同的管理条例,同时,也非常注重制造业的延伸产业,制订了相应的服务条例,如GB/T 16784《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标准》以及根据此标准制定的相关产业服务标准等等,将制造业的管理向着科学化、环保化、主动服务化方向发展。即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二、 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之困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现象。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尽管中国制造业令世界瞩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中国目前只是制造大国,并非制造强国。由大到强问题还很多. 对于制造业来说,最大的特征就是制造业的产业链都相对较长,上下游涉及到的行业都会有好几个,不管是加工型企业还是制造、设计型企业,其主要流程为产品的市场开发、产品的创新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产品的销售及服务,是一个从市场到市场的循环。其中,产品的生产制造,从原材料、配套件的采购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以及委托加工制造、上下企业构成了一个产业链,产业链长、社会大生产分工协作度高。
 
  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要回答“中国制造”怎样才能升级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途径。
 
  中国制造业的成就与隐忧
 
  1.中国制造的优势来源分析,“中国制造”主要靠以“廉”取胜而非以“精”取胜。
 
  2.中国制造的产值创造主体分析,“中国制造”在相当程度上只能称为“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而不等于“由中国制造”(Made by China)
 
  3.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布分析,“中国制造”在相当程度上只能称为“中国组装”(Assembled in China)
 
  4.中国制造的增值回报分析,“中国制造”仍处于产业的低利润区。
 
  中国制造业的差距与潜力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低下主要体现在行业准入门槛低,先期资源投入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白热化,劳动力密集,产品属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最低端等,我们可以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一个人的笑脸,也就是微笑曲线理论,产品研发和营销品牌处与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就是最高点,代表着高附加值;而生产加工制造则处于曲线的中间,也就是最低点,代表着低附加值。同样郎咸平也有一个类似的“六加一”大物流理论,“六”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一”指加工制造环节,产品的价值增值绝大部分被“六”占有,而“一”得到的不过是残羹冷炙而已。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