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智能制造背后的“智造型”人才供需市场发展

智能制造背后的“智造型”人才供需市场发展

已有57177次阅读2017-10-30标签:
        当前,发展智能制造,规划、标准、示范项目等已经逐步落实并推广实施,资金、资源等要素也不断聚集到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然而,国家在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与成长计划部署上仍属空白,缺乏“智造型”人才计划顶层设计,对支撑智能制造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视缺乏,软实力发展布局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智能制造未来的长远发展。

  首先,智能制造催生出“智造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制造业回归、智能制造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世界工业制造已揭开新的历史篇章。人工智能、3D打印、量子通信、知识进化、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使传统的工业制造模式发生着深刻变革。《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确立了十大重点领域及未来10年到30年的发展目标,人才需求中“智造型”人才将成为急剧增长的焦点,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精英、高技能劳动者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16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显示,中国2012年工科毕业生数已居全球第一,占比38.1%。实际上,2016年我国工科毕业生总数已达到119万,与《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相关的本科专业数约8000个,占工科专业总数的50%,具备了坚实的“智造型”人才发展基础。
 
  其次,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培养与成长的问题急需解决。“智造型”人才是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人才,是适应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智造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传统制造人才的模式。我国传统工业制造人才培养最初采用前苏联模式,培养了一大批行业专门人才;之后借鉴美国通识教育经验,着力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热点,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互融合、互补;在当前智能制造蓬勃兴起的挑战下,传统制造人才培养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知识的快速更新、信息的海量涌现、制造的颠覆式发展、智能的高度进化,对“智造型”人才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级技师的边界与内涵,而我国工匠精神缺乏、工程教育与时俱进不够、工科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率低的现实状况,恰恰印证了应对智能制造挑战的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存在,需要着力破解。
 
  此外,工程教育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教育改革亟待推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相随,今天所取得的工业制造领域的巨大进展,如机械、船舶、航空、航天、水电、高铁、汽车、家电等,背后的人才支撑是工科教育规模与质量的不断提升。如今,工程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工程,大学教育的综合化、同质化倾向导致高等教育与工程实践有所脱节,校企合作有所疏离。近些年,国家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产学育人、CDIO、专业认证以及新工科概念等新尝试,积极推进工程教育转型升级。应对智能制造挑战,德国工业4.0已经在2017年推出《人才培训与案例》,提出新能力培养、学习工厂等概念与举措,着力解决人才问题。
 
  为此,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挑战,我国亟需制定出台“智造型”人才支撑发展计划,推动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程教育的转型升级。例如,制定“十三五”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匹配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支撑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重大人才发展项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培训计划等,结合高等教育领域工程教育的改革突破,实施校企紧密融合培养人才的重大举措,给予资金、项目、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支持,大力推进“智造型”人才支撑计划的实施,在新工业革命历史进程中占据时代发展先机、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