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物联网改变传统农业 河南省农田管理尝试高科技

物联网改变传统农业 河南省农田管理尝试高科技

已有103819次阅读2012-07-24标签:物联网 农业
 
  眼下正是秋苗管理的关键时期。但盛夏时节,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旱涝急转现象,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另外,部分地区病虫害时有发生,也造成农作物受灾。因此,对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显得越发重要。
 
  借助一种新技术手段--物联网,加强对天气、土壤、病虫害等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的监控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正成为我省一些地方在农田管理中积极尝试的新鲜事物。
 
  一个市的实践
 
  “我们今年要在全市实现双覆盖。”鹤壁市气象局局长张睿光告诉记者,年底前所有县区、所有万亩创建示范方全部要安装一种叫做“星陆双基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的监视器。
 
  这套系统是中国农科院主持开发的863计划中的一个课题,今年4月已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7月5日,记者走进鹤壁农科院,在这里体验了一把这个神奇的监测系统。工作人员一打开大屏幕,分布在鹤壁全市田间的60处监测点的各种数据和图像扑面而来,地表温度、空气湿度、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等农田生态环境参数,一览无余。
 
  随后,屏幕上出现了农田的视频画面,一片绿油油的玉米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位于浚县王庄监测点所拍的实时画面。镜头拉近后,一棵玉米苗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田里夏收后剩下的麦茬依然可见。镜头再拉近,一片玉米叶的视野画面清晰可见。
 
  谈起这套系统,张睿光一脸自豪。他说,这套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传感、无线通信技术有效结合,实现了实时、动态、连续监测,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大田作物长势、生长环境的可视化。
 
  “对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实现自动观测,这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张睿光说,过去农技人员搬梯子去田间拿着尺子去量,才能计算出来叶面积指数,很费事。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