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问鼎2025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宝信软件引领钢铁电磁低碳革新

问鼎2025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宝信软件引领钢铁电磁低碳革新

已有23次阅读2025-10-16标签:
 
  近日,由宝信软件与上海大学、宝武中央研究院等联合研发的“高品质钢铁材料磁控超常冶金制备技术”项目再传捷报,成功摘得2025年度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是该项目继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后,再获行业最权威认可。此次获奖,不仅印证了该技术的行业引领地位与突破性价值,更彰显了宝信软件在电磁冶金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持续的创新活力,充分展现了其作为行业引领者的强大实力。
 

 
  深耕二十载: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领跑,国产化装备赶超进口
 
  自 2004 年起,宝信软件以宝武中央研究院在磁控冶金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在宝钢股份炼钢工艺首席、设备专家等技术团队的全流程现场支持下,不断推进电磁冶金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关键装备持续迭代
 
  聚焦板坯结晶器电磁搅拌、铸流电磁搅拌辊等核心装备,累计完成宝钢股份14台板坯连铸机60余台套设备覆盖,板坯断面宽度范围涵盖 1320mm 至2700mm,全面适配汽车板、硅钢、宽厚板等高端钢种生产需求。
 
  国产化替代成效显著
 
  通过多项原创性技术突破,相关装备的核心技术指标已全面超越进口产品,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彰显宝武集团在电磁冶金领域的技术领导力与产品竞争力。
 
  客户价值深度实现
 
  电磁搅拌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铸坯表面与内部质量,助力宝钢股份在汽车板、硅钢、厚板等高附加值钢种的开发与品质升级中取得关键突破,为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材料保障。
 

 
  破解 “卡脖子” 难题,三大技术突破重塑超常冶金格局
 
  精品钢与特殊钢作为支撑能源、交通、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领域的核心材料,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在精/特钢生产的连铸、二次精炼环节面临技术瓶颈,高效、近终型的超常冶金技术及装备研发迫在眉睫。
 
  针对行业痛点,宝信软件与上海大学、宝武中央研究院联合攻关,围绕“高品质钢铁材料磁控超常冶金制备技术”实现关键突破,构建起“可视、可控、可用”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流场“可视化”突破
 
  通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冶金过程的“黑箱”壁垒,让复杂的结晶器流场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为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效果“精准化”控制
 
  创新建立电磁控流冶金效果评价体系与强化方法,首创磁控三段深度除杂技术,将冶金过程的调控精度提升至新高度,确保钢水纯净度与材料性能稳定。
 
  装备“场景化”落地
 
  研发系列电磁控流关键装备,完美适配不同钢种生产场景,让流场控制技术真正“用得好、用得广”。
 
  锚定“双碳”目标,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开启钢铁低碳新路径
 
  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宝信软件以“燃气炉电气化转型”为核心方向,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创新应用于钢铁生产多环节,打造节能降碳新标杆。
 
  不锈钢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自主研发国内领先的不锈钢横磁感应加热设备,成功实现该领域应用“从 0 到 1”的跨越。
 
  热轧首次国产化边部加热
 
  打破国外边加长达20年的垄断地位,可实现边部区域(距边部25mm)升温50~75℃,有效均衡带钢横向温度分布,显著改善边部组织性能,彻底消除边部裂纹,降低精轧辊磨损与冷轧切边量,全面提升综合成材率与产品质量水平。
 
  热镀锌涂层干燥技术
 
  涂层干燥感应加热技术,综合效率≥75%,温度均匀性控制在 ±2℃以内,技术指标居行业前列。
 
  硅钢高温段感应加热
 
  实现了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替代,使得在硅钢连退炉中带钢能从400℃迅速加热至700℃,这一过程显著提升了硅钢的磁性能,并有效缩短了产线布局。
 
  硅钢轧前感应加热
 
  在硅钢轧制前的工序中,对带钢进行90至100℃的精准补热(单台功率可达6000KW),具备加热速度快、结构紧凑等优势,有助于提升机组的生产效率和金属收得率。
 
  镀锡工艺降本增效
 
  开发高频全感应软熔设备,加热效率超80%,吨钢耗电量降低 20% 以上,单项目年节省电耗超百万元。
 
  目前,宝信软件的感应加热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宝武集团内多个重点项目,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更实现单条产线年减碳数千吨的显著成效,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宝信方案”。
 
  荣誉加身再出发,争做钢铁电磁低碳领域的,“技术引领者”和“价值创造者”
 
  展望未来,宝信软件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耕冶金全流程电磁技术解决方案,持续推动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全力助推钢铁行业低碳电气化转型,为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